地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265号 北国东尚西塔楼7层1204室 (中山路与青园街交叉口东行50米路北)
电话:0311-89619152
传真:0311-89269377
网址:www.yitm.net
邮箱:yinuoshangbiao@126.com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9周年】激励创造:为有源头活水来

[发布时间:2017-06-08 17:06:43]

2017年4月25日,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齐齐聚焦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现场: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双双突破100万件、受理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有效商标注册量突破1000万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颁布实施9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最能够彰显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数据,一次次刷新着原有峰值,很快便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之一。
  9年前出台的《纲要》,在确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16字方针”中,将“激励创造”放在了首位。实际上,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提升。在我国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9年时间里,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始终被放在基础地位。“无论是建设强国抑或实施战略,‘创造能力领先’都是基本特征之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创造是一切知识产权活动的初始源头,创造力也是彰显知识产权能力的首要因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表示。
  顶层设计 宏观引领
  时间回溯至9年前,实际上,在《纲要》出台的2008年,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快速提升。有两个数据最具代表性:一是2008年我国(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7.9%,激增至9.3706万件;二是我国当年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总量增幅高达91.25%。到2013年《纲要》实施5周年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12年居世界第1位,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等均创历史新高。
  但转变也在此时悄然发生。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彼时从数量规模上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从创造的质量效益上看,我国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为此,中国加快了调整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的步伐,使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工作由重数量重速度向重质量重效益开始转变。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28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制定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量增质更优”成为了《行动计划》在部署知识产权创造工作时的关键词;2015年底,《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印发,明确强调了要提升知识产权附加值和国际影响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到2016年时,不仅“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下称《规划》)中也将“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效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单独成章进行部署。
  “从《行动计划》到《意见》再到《规划》,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知识产权创造层面的顶层设计的理念是一以贯之的,即牢固树立质量效益取胜的导向。”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表示,在《纲要》实施9周年之际,我国正走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知识产权创造工作进一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必将拉近我国与知识产权强国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的距离,并最终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出更为强劲有力的支撑作用。
  政策导向 架桥铺路
  近年来,在我国努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实现的“五个转变”中,其一便是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并据此提出了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6年印发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对主要涉及专利申请、专利审查等环节的多个部门规章进行修改。各地方知识产权系统也纷纷行动起来,引导专利申请工作重心向提高质量、扶持转化和优化环境转移。
  实际上,无论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的专利质量提升工作,还是地方对知识产权创造工作的探索实践,如何平衡协调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发展关系,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地区都需要深入思考和推进的。“激励知识产权创造,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导向。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配置创新资源、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的基础性作用,也要积极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强化和完善知识产权发展动力机制。”陶鑫良表示。
  “广东在激励知识产权创造方面的经验是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宏观政策法制环境,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依靠政策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马宪民向记者介绍,早在2007年时,广东省政府便颁布实施了《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经过近10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探索实践,2016年6月,广东制定印发了《关于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完善省市财政知识产权申请资助和奖励政策,逐步消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零专利、零商标”现象。企业还可将专利申请、代理、维持、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等知识产权费用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纳入研发费加计扣除范围。
  马宪民表示,在这样的政策导向基础上,广东省的知识产权创造潜能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商标累计有效注册量204.4万件、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驰名商标总量736件、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新增作品著作权登记3.5万件、增幅达到惊人的72.4%,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约9.2万件、居全国首位。
  创新主体 量质并举
  “在风电技术的‘赛跑’中,我国企业曾由于缺乏风电机组研发制造的核心专利而长期受制于人。专利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一件高质量的专利,对企业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知识产权总监时良艳的感触,源于企业的经历。
  据时良艳介绍,为了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特别是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质量,金风科技每一位专利工程师都会被派驻到相关技术部门,与技术人员同吃同办公,以便全面深入地掌握所服务部门的关键技术,更好地进行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真正让每一件专利申请都密切贴合研发和市场需要。在这样的工作前提下,截至目前,金风科技已提交中国专利申请17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过50%,并在美、欧、澳、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140余件国际专利申请
  作为一家2002年才成立的央企,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家电网)从年头来说只能算是“小字辈”。但在2016年,这家“小字辈”央企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146件,一跃成为内地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之首。“这样的‘丰收’实际上是国家电网公司十余年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厚积薄发的集中体现。”国家电网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从2008年开始,国家电网就建立了专利考核指标体系,在相关领域开展专利布局工作。以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电科院)为例,据该院副院长高克利介绍,目前电科院围绕知识产权工作专门设立了院内年度专利奖,对院内优秀专利进行重点奖励,对于获得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人团队还进行重奖。这样的激励措施有效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目前,电科院专利拥有量已达2300多件,其中50%以上为发明专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际上,无论是顶层决策者的思考,还是政策制定者的探索,亦或是创业创新者的实践,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知识产权的创造工作在这9年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支撑知识产权全链条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诚如吴汉东所言:“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其宗旨在不断提升以专利为核心的科技竞争力、以商标为依托的品牌影响力、以版权产品为载体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